November.26.2023

消息來源:工商時報

增加碳捕捉計畫政策的支援力度,已是各國政策的共識。市場人士分析,2022年全球CCUS基建投資達64億美元,今年融資規模高達50億美元,碳捕捉、利用和封存(CCUS)的年碳捕獲量已破億噸。台灣呼應碳中和的趨勢,除政府成立碳權交易所,業界方面,包括台塑、中油、長春、東聯持續擴大碳捕捉、利用和封存布局,一方面宣示環保升級,另一方面也強化自身綠色經濟的發展能量。

台塑仁武廠碳捕捉試驗廠原料都來自既有廠區,單日碳捕獲量可達100公斤,年逾36噸,並轉化為12噸甲烷等化學品。脫除碳後,吸收劑可回收再循環使用。
南亞EG生產產生的二氧化碳,透過碳捕捉技術提供下游廠商生產醋酸及液態二氧化碳,可年減10萬噸碳排放量,後續規劃再年減28萬噸碳排放量。
台塑化則和學校合作密切,與清華大學合作麥寮廠碳捕捉再利用的試驗,亦與中央大學於雲林陸海交界帶,探勘二氧化碳封存場址與評估可行性。

除此,台塑新智能投資成大「微藻碳捕捉」新創事業,取得51.9%股權,切入微藻碳捕捉技術、拓展商業應用;已收到石化大廠處理工業廢水訂單。

長春透過捕捉大發廠排放二氧化碳,再純化至純度99.99%,每年使用12萬噸製造醋酸。麥寮廠碳捕捉廠回收的二氧化碳也用於生產醋酸;大發、大社、苗栗3廠正興建CCU工廠,會優先用於半導體製程所需二氧化碳。

中油參與「鐵砧山碳捕存跨部會試驗計畫」、「桃園濱海碳封存計畫」與「台西盆地海域碳封存計畫」等計畫,規劃2025~2027年灌注10萬噸CO2,CCS量能目標為2030年75萬噸,2040年500萬噸,2050年達千萬噸。另,與工研院合作大林廠建置碳捕捉6噸/年並合成1噸甲醇示範設備,長期規劃碳捕捉及再利用(CCU)量能為2030年25萬噸,2040年40萬噸,2050年60萬噸。
回列表頁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