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最新消息
August.17.2022
2050淨零排放是世界趨勢,也是我國政府及產業的共同目標。在經濟部支持下,工研院今(17)日於台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舉辦「預見永續新商機 南臺灣淨零排放論壇暨特展」,針對南台灣產業淨零轉型需求,提出減碳策略,現場並展出超過20項減碳技術與服務,包括:未來關鍵新能源「工業製程餘氫發電及純化回收技術」、台灣最完整的碳足跡資料庫「新世代雲端碳管理平台」、最強悍的綠色光製造「節能減碳雷銲技術」、每一滴水都不浪費的「高效率水處理技術」等創新科技,幫助南台灣產業在變局中把握先機,厚植未來競爭力。
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,面對2050淨零挑戰,蔡總統已宣示台灣四大轉型路徑,包括「能源轉型要繼續」、「產業轉型要加速」、「生活轉型要啟動」、「社會轉型要公正」,讓國家持續前進。行政院提出氣候變遷因應法案,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,產業淨零轉型採低碳先行,再追求零碳,藉由製程改善、能源轉換、循環經濟三大面向、11項措施協助產業減碳,也跟各大產業公協會組成工作小組,由政府領頭完善制度,引領各產業公協會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,建立以大帶小減碳模式,透過公私協力帶領產業淨零轉型。
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表示,淨零排放是大家未來數十年間持續要面對的課題,碳排放也將是影響產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。經濟部為因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,也提出了2×2轉型架構,所謂的「2×2」架構,就是讓能源與產業先實現低碳,再變成零碳。技術處自112年起在未來4年規劃投入約百億科研經費進行淨零排放技術研發,並以三大策略方向進行布局,包括研發新可運用在鋼鐵、石化、電子及紡織等重點領域的減碳製程技術、投入氫能源技術應用開發、完備運具電動化及開發戰略材料等,讓產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,獲得減碳、增產、高附加價值等多重效益。
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游振偉表示,經濟部從2018年將循環經濟列為台灣國家轉型的關鍵策略,並正式核定「循環經濟推動方案」帶動我國朝向循環經濟發展,並以南台灣為基地,打造綠能科技示範場域。此次展出的能源專案成果「工業餘氫發電與純化技術」,便是將半導體、電子業製程中大量產生的剩餘氫氣作為發電或是純化回收再利用,不僅能協助產業降低以往需要燃燒餘氫的碳排,更達到循環經濟、潔淨綠電的效果。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,面對2050年淨零排放的挑戰,科技研發是達成淨零排放的重要關鍵,減碳力就是競爭力,工研院透入多項創新的減碳科技,攜手南部產業打造淨零減碳綠色產業聚落,讓產業兼顧經濟成長與環境永續,展現與南部產業共生共榮的關鍵力量。
劉文雄指出,南台灣是我國製造業的重鎮,聚集鋼鐵、石化、紡織、電子及半導體等產業及中小企業,工研院從能源供給、需求使用、低碳製造及環境永續等四大層面,整合系統化服務與創新科技,提供產業一站式購足的淨零解方,從碳管理平台、服務團、人才、技術等,協助企業從碳盤查、熱點分析、減碳技術到認證等減少碳排放。例如在加工製造領域研發的「高能雷射銲接技術」技術,能夠幫助產業邁向低碳加工製造,同時也具備「解決傳統銲接人才斷層」、「擺脫長期仰賴國際設備」、「提升勞力效率」等特色。期盼藉由此次論壇及特展,能為南台灣產業帶來新商機,邁向淨零永續新未來。
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表示,南台灣有相當多的加工製造產業,長期都是支撐起地方經濟的要角,如今面對全球局勢的迅速變遷,淨零排放已是必做的功課,感謝經濟部與工研院在減碳策略與技術上的輔導、服務,讓業者們找到方法、看見機會,一起與地方發展共榮共好。